在中國進口汽車市場的發展中,有三個因素對其影響較大:第一,行業政策;第二,市場供給;第三,市場需求。
2012年進口車市場回顧
從政策上來說,整個行業的風向性政策是節能環保,因此,以大排量、高油耗為特征的進口車受到的影響會比較大。此外,還對車型有影響,SUV車油耗相對比較大一些,因此,2012年SUV增長有所放緩。 2012年汽車市場還有一個明顯的特征就是排量下移。釣魚島政治事件的影響,日系車受到比較大的沖擊。
從供給和需求關系來看,汽車跨國企業對國內汽車需求的預期比較高,與實際需求不匹配,導致市場供大于求的矛盾比較突出。數據顯示,2012年前3季度,進口車供給量增長22.6%。而市場需求疲弱,導致庫存增加,價格下探。市場競爭加劇,品牌出現明顯分化,豪華車率先降價,并且波及到基礎品牌。
歐系汽車品牌,由于其技術方面的優勢,仍然保持相對強勢的地位,但是像韓系、日系品牌則受到較大沖擊。
2012年年中時,國機在和跨國公司溝通中,就提到了需求預期過高這個問題。此后,跨國公司也調整了供給結構,受到船期和供給的影響,因此,大概有三個月的滯后,在四季度整個進口車數量上才有所反應。10月份,進口車數量增長-25%以上,行業進入調整期;12月份,市場價格出現比較明顯的回升。10月份,庫存指數開始往下走。
因此,2012年要分為兩個階段,一個是調整前的階段,一個是調整后的階段。
進口車市的影響因素
從宏觀經濟來看,各界已達成一個共識,即宏觀經濟已經不可能再像過去保持10%-30%的增長,可能進入7%左右的增長。國家政策方面,今年的經濟增長更重視質量和效益,在淡化數值的目標,將化解產能過剩作為工作的重點。2008年,汽車年產能基本等于市場需求,因此,由市場來消化庫存;但是今年靠市場消化產能,相對較為困難。預計2013年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仍然保持相對穩定,國內經濟會弱勢復蘇。
此外,從行業政策來看,一二線城市受到交通、環保的壓力,城市面臨限購、限行政策的選擇,例如,去年6月份,廣州實行限購政策。按照千人汽車保有量等因素,天津和深圳可能也會面臨限購、限行政策,這樣會影響整個汽車市場的容量。
此外,由于《乘用車企業平均燃耗核算辦法》的實施,按照各核算主體的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目標值的年度目標值達標指標,
在2013年不能超過目標值的106。經過測算,國機2012年已經達到了106,基本上是領先這個目標一年左右,2012年實際上達到目標是超過(9%),剛開始實施《核算辦法》,排量的結構調整還比較容易,但進口車后期要維持相對高端的地位,就不能再調整排量,因此,國機公司未來汽車排量、油耗的壓力會越來越大,排量結構未來會有比較大的調整。此外,消費稅也會打擊大排量、高價值的產品。
進口車產品供給方面,2012年第4季度,汽車進口數量增長-25%,而前3季度是增長22.6%。這種調整對2013年整個市場回歸供需相對平衡是一個利好消息。此外,從2011年到2012年對新產品跟蹤來看,三分之一進口汽車新增量是由新產品帶來的。
據2012年1-10月份統計,新產品占新增量的50%。數據顯示,老產品競爭力在下降,新產品對新增量的供給力量在加大。因此,2013年新產品供給是新增量大小的關鍵因素。
此外,由于釣魚島事件逐漸平息,整個12月份,日系品牌有較大恢復,基本能恢復到事件之前的80%左右,現在從政策走向來看,不確定性還比較多。
進口車市場預測
首先,總量的預測。2013年,我們認為,市場的增速會繼續回落,大概是回落到10%左右。2012年,國機已經有明顯的回落,2012年年初預計是進口量增長20%,現在來看,增速應該在15%-17%。由于前期的庫存沒有完全消化,因此,必然導致2013年非正常的庫存,所以經銷商負擔很重,預測進口量持平,甚至有些品牌會出現負增長。
從品牌來看,日系車品牌還會下降,美系占有率會有所恢復,SUV占有率會繼續提升,但是整個內部品牌結構會有較大調整。而相對個性的旅行版和改裝車型已經進入了培育期,這種車型供給會加大。排量結構,混合動力汽車和純電動汽車開始進入市場。
從價格來看,去年12月份,汽車市場價格都在明顯回升。此外,今年經銷商和制造企業之間的兼并重組趨勢比較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