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中國橡膠工業協會八屆五次理事會及常務理事擴大會議在青島召開,來自橡膠行業的418位代表出席了會議。會議全面總結了2015年的工作,分析了“十三五”開局之年,在經濟“新常態”下行業面臨的國內外環境,確定了2016年行業工作的指導思想,并對重點工作進行了安排和部署。
會議由中橡協高級副會長、軟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袁仲雪主持。中國橡膠工業協會會長鄧雅俐作了《把握新常態,邁向新征程》的報告,審議通過了中橡協秘書長徐文英作的《中國橡膠工業協會2015年工作總結和2016年工作計劃》的報告。
會長鄧雅俐作報告
秘書長徐文英作報告
鄧雅俐表示,“十一五”期間,中國橡膠工業以“快”致勝,完成了向橡膠大國的沖刺。從2010年開始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橡膠工業制造業大國。“十二五”期間,行業發展進入重要轉折時期,增長速度由快減緩,與“十一五”年均增長率相比,銷售收入下降26個百分點,橡膠消耗下降6個百分點。但同時,行業調整結構、改變同質化、淘汰低端落后、綠色發展、由大向強發展的理念和路徑凸顯。雖然“十二五”后兩年行業經濟增長大幅放緩,但2015年行業銷售收入突破萬億元,達到10176億元。“十二五“期間,橡膠行業年均增長9.55 %,固定資產投資平均增長10.16 %;實現利潤平均增長12.27%;進出口總額平均增長3.3 %。我國橡膠工業在調整、轉型升級中,走出了一條增速放緩,緩中趨穩的路子,為轉型升級打下了基礎。
2016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在充分分析經濟“新常態”下行業面臨的國內外環境、發展機遇和風險挑戰的基礎上,中橡協確定行業工作的指導思想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全面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創新發展為動力,以轉型升級為目標,以提高經濟效益為落腳點,努力開創全行業“十三五”發展的良好開局。
鄧雅俐指出,橡膠行業要堅定信心,主動作為,做好如下重點工作:
一是落實“十三五”規劃,把努力化解產能結構性過剩作為第一項重點工作來抓。協會將制定“行業結構調整三年行動計劃”,分析行業結構性產能過剩的癥結所在,確立“十三五”前3年總量調控目標,出臺淘汰類、限制類、鼓勵類項目,體現結構調整。進一步推進《輪胎行業準入條件》公告管理,發揮其在行業結構調整、關掉 “僵尸企業”方面發揮的積極作用,為培育優勢企業和綠色輪胎發展創造空間。
二是把握產業革命大趨勢,順事而為,夯實力、練內功。“中國制造2025”和“互聯網+”是產業變革的大趨勢,作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來抓,練好內功、夯實基礎,打造新模式、新業態、新產品,推動產業向價值鏈中高端邁進。推進行業創新平臺、技術中心建設,鼓勵和扶持技術實力強、裝備水平高的研究院、企業資源共享,建立原材料、產品等第三方檢驗測試平臺和建立技術開發中心,為行業服務。2015年11月青島怡維怡研究院成為第一家協會簽約第三方檢驗測試平臺試點單位,以膠鞋優勢企業為依托的膠鞋行業技術中心試點工作也有序推進。協會將積極組織制定“團體標準”,提高行業技術標準,促進行業升級發展。加快輪胎標簽制度推進工作,推動全行業向綠色高效方向發展。推進品牌戰略,加強品牌推介和質量授信工作,通過建立完善質量品牌評價體系和工作機制,維護行業優勢品牌的聲譽和消費者的權益。
三是積極應對貿易摩擦,維護產業安全。除法律抗辯、國外游說等慣常有效應對措施外,重點尋求政府支持和幫助,比如優化經營環境,加強對出口企業和貿易商的監管及整頓、打擊突擊出口等問題,加快推進內銷便利化,支持和鼓勵民族品牌配套和更換自主品牌輪胎等。
四是抓住“一帶一路”機遇,布局國際市場。優化產業空間布局,深化中外創新合作,通過培育和并購等方式打造國際品牌,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公司,提高我國產品全球商業價值。
鄧雅俐最后表示,相信通過企業、協會和各級政府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夠克服困難、闖過難關,贏得“十三五”良好開局!
中國橡膠工業協會八屆五次理事會及常務理事擴大會議會場
此外,今年10月份,中國橡膠工業協會第八屆理事會任期屆滿,將于11月份召開會員代表大會,選舉第九屆理事會、常務理事會、協會負責人。新一屆理事會處于一個調整轉折的重要關口,落實中央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決策部署,圓滿完成橡膠行業“十三五”規劃,推進橡膠行業實現橡膠工業強國初級階段目標任務繁重。會議審議通過了換屆選舉籌備工作成員組成的報告,以及會員代表大會會員代表產生辦法的報告。會議還通報了美國對我國卡客車輪胎 “雙反”案件的進展情況,中橡協2015年財務收支情況,以及相關工作開展情況等。